家政服务业作为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行业,从业人员以下岗、失地、外来农民工和农村中老年妇女且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为主,入行门槛低,流动性大。
“虽然社会有大量需求,但‘伺候人低人一等’的旧观念依然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存在。”徐绪卿分析,再加上家政人员的社会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致使大量从业人员游离在劳动合同之外,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护,这些因素导致这一行业社会地位不高,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工作,一些从业者也是把它作为就业的最次选择和无奈之举。
“一方面,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从业人员,特别是中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是传统观念及现实地位导致该行业吸引力不足,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有限,面临从业队伍老化、后劲不足的困境。”徐绪卿说。
人才培养培训的标准缺失
目前,全国统一的家政服务人员的培养培训大纲及教材滞后,我省也没有统一的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标准,培训课程是根据2006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来设计,已经过时而且不太适用。
“针对性、有效性不高。”徐绪卿说,目前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课程数量、专业教材不少,但多借用资格鉴定考试用书,许多内容陈旧、核心技能提炼不够,实用教材缺乏。而且因为培训时间有限,技能水平不高。
另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没有同步跟上,资格体系也不健全。目前只有“家政员”,没有“家政师”等高级岗位。徐绪卿说,浙江树人大学和省考试院正在协商开设家政方面的本专科自考,拟通过“浙江省家政管理资格证书考试”,培养“家政师”,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应对
入学补助、入职奖补
健全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为吸引学生积极报考家政类专业,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家政服务业,我省实施了入职奖补等一系列激励举措,如对从事养老服务、康复护理工作满5年的高校、高职、中职学校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给予2万至4万元的奖补;对毕业年度内大中专毕业生到家政服务业中小企业就业的,每年给予个人就业补贴等。
各地各有关学校也采取免学费、奖学金、助学金等措施,吸引和鼓励学生报考家政服务类专业。比如台州市对就读家政服务类专业的学生按困难生享受补助的基础上,每年再补助1000元。义乌市对家政学员不仅免交培训费,还能享受200元的午餐补贴。
目前,我省已初步构建了两方面家政服务类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平台和机制。
一是省市县校多级培养培训体系。我省已确定了12所高职院校、30所中等职业学校为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骨干学校,初步形成了以高校为龙头、以中职学校为平台,以成人学校和社区学校为基础的家政人才培养培训格局。
另一方面,去年组建的省家政人才培养培训联盟,正在建设“现代家政服务全流程综合实验室”,初步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家政人才培养培训综合平台。
徐绪卿建议,适当开展大中专学历教育,进一步扩大“3+2”、“五年一贯制”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灵活培养家政类人才。继续推进“自考+考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立家政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体系。
同时,大力推进订单式、基地式、合作式等培养方式,拓展针对高端市场的月嫂、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等项目。可以推进学校与医院、敬老院、家政机构、康复机构、物业公司等企业对接,畅通校企合作渠道,加快培养实用人才。”